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夸夸驿道特产】无公害龙潭大姜

    信息发布者:莱州村网通
    2019-10-27 10:16:23    来源:山清水秀美丽驿道   转载
    驿道的无公害大姜来啦

    眼下正是大姜收获的季节,连日来,驿道镇的姜农们正在忙着抢收新姜,如果天气晴好,预计霜降前就能全部收完,当地姜农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驿道镇大姜种植历史悠久,从最初单位位于驿道镇西北部的东周、西周等少数村小规模种植,逐渐扩大影响到周边邻村种植。2013年东周村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了“莱州市龙潭大姜专业合作社”,龙潭牌大姜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合作社共有社员8657名,基地26032亩,涉及朱汉、西周、迟家等60多个村庄。大姜种植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块周围无工业及“三废”污染源存在,姜田大气、水质、土壤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所生产的大种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深受广大客户喜爱。



    为确保无公害生姜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要求进行生产,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严格执行无公害生姜基地管理制度。

    合作社每年都要组织技术人员按规程对基地进行集中培训,从土、肥、水的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和收获保存等逐一培训,并把关键技术环节印成明白纸,下发到种植人员。除此之外,合作社还聘请青岛农业大学、市农业局等专家进行高产优质高效种植的技术讲座。

    同时,针对生产实际进行不定期的短期培训,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各生产关键时期,合作社派出专门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各生产管理环节符合质量要求。

    2018年,驿道镇政府从合作社的社员中遴选出50名高素质、种姜面积大、又能起模范带头示范作用的年轻姜农参加了莱州市农广校组织的大姜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驿道镇大姜高产优质高效规模生产培育了更多更强的人才资源。


    附:生姜高产优质栽培操作技术规程

    (一)培育壮芽

    1.选种姜:种用生姜应在头年从生长健壮、无病具有本品种特征的高产地块选留。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不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用,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种姜。亩用种姜800—1000斤。

    2.培育壮芽:培育壮芽是获得生姜丰产的首要生产环节。壮芽从其形态上看,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则芽身细长,芽顶细尖。生姜种芽强弱与种姜的营养状况,种芽着生位置以及催芽温度与湿度有关。种姜的营养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凡种姜肥胖鲜亮者,因其营养状况好,新长的芽多肥壮;而种姜瘦弱干瘪的,其营养差,新长的芽多数瘦弱。种芽着生位置:由于顶端优势,种姜的上部芽及外侧芽多数为肥壮,而基部芽及内侧芽往往细弱。催芽温度与湿度:22℃—28℃适温条件下催芽,新生幼芽健壮,若催芽温度过高,长时间处在28℃以上,新长的幼芽瘦弱细长。催芽期间湿度过低(主要是晒种姜过度,引起种姜失水过多所致),种芽往往瘦弱。


    3.培育壮芽的方法:包括选种、晒姜与困姜、催芽等。  

    晒姜与困姜:播种前1个月左右,从贮藏窖中取出种姜,用清水洗净泥土,平铺在室外干净地上或草席上晾晒1—2天,夜间收进室内防霜冻。通过晒种,可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并减少姜块中水分,防止腐烂。晒种后还有使病姜干缩变褐,症状明显,便于及时淘汰。晒晾1—2天后,再把姜块置于室内堆放3—4天,姜堆上盖以草帘,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叫做“困姜”。经过2—3次的晒姜与困姜便可以进行催芽。 

    催芽: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尽快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催芽的方法较多,可以因地制宜,加以采用。无论何种催法,都须先将种姜进行预温。即在最后一天晒姜时,于下午趁热将种姜选好收回,置于室内堆放3—4天,下垫干草,上盖草帘,保持11—16℃,促进种姜内养分转化分解,随即移至催芽场所进行催芽。莱州市一般采用“炕姜芽”催芽法,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姜种较多,姜块的堆放厚度应控制在50—60厘米,姜堆上部盖上棉被或毛毯,温度控制在22—28℃并且按照前面所述的变温管理方法进行处理,约经20—30天,幼芽长至0.5—1.0厘米时,即可播种。


    (二)整地施肥和作畦 

    姜田选定后,每亩施优质商品有机肥400—500公斤、 姜地应进行冬季深翻,并在早春翻耙1—2次。趁着冬季深翻和早春翻耙的机会把有机肥撒匀并且整平地以待播种。播种时按照68—70厘米的沟距开播种沟,沟深20厘米左右,沟内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每亩用量),肥料施入后,用二齿钩将肥料和土壤混匀,以防灌水时冲走。



    (三)播种

    莱州市小拱棚种植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应选晴暖天气进行。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大姜块掰成70—80克重的小种块,每个种块选留1—2个肥胖的幼芽,其余芽除掉,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壮苗旺。掰姜的过程实际上又进行了块选和芽选。如种植时天气干旱,需提前一天在种植沟中浇水,待水渗下后才可种植。并且按照大小进行选级。播种时按照上齐下不齐的原则摆放到预先作好的姜沟内,姜芽向上,株距在16—18厘米之间,保证亩株数5500株,播种后立即覆土,厚度3—4厘米为宜,同时荡平沟底。覆土过厚,地温低,不利于发苗出苗。覆土过薄则土壤表层易干,同样影响出苗。播种完毕,浇足底水.。



    (四)肥水管理 

    1.浇水:在浇足底水的基础上,苗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姜苗矮小、新生叶片不能正常伸展而呈扭曲状态,俗称“挽辫子”现象。立秋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一般每7天左右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5—7天浇最后一水。

    2.追肥与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前期不用追肥,直到6月中下旬当姜苗高30厘米左右,发生1—2个分枝时,结合撤掉地膜追施“提苗肥”,每亩随水冲施含氮高的速效性化肥20公斤左右。立秋以后,是大姜的旺盛生长期,结合除草追施“转折肥”,这次追肥要求量比较大,养分要全面,可使用含钾高的水冲肥料40公斤。以后施肥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浇水次数用肥,用肥量并且逐步增加,直到大姜收获前10—15天停止冲肥。利于姜块的膨大,要及时培土,培土要分次进行,一次培土高度不能超过12厘米,并且培土时要尽量避免伤根。



    (五)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危害叶片,多先自叶尖或叶缘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定型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整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显小黑点。植地连作,田间湿度大,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过旺,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1)避免姜地连作。(2)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彻底收获病残物烧毁。(3)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增施磷钾肥或有机肥,避免偏施或过施氮肥,使植株壮而不旺,稳生稳长。(4)及时喷洒咪酰胺、咪酰胺锰盐600倍液进行预防,间隔7天,连喷2遍可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姜瘟病。又称腐烂病、青枯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汁液,散发臭味。根被害也呈淡黄褐色,终止全部腐烂。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止全株下垂枯死。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有利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降雨迟早或降雨量大小对本病也有影响,植地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死亡地块容易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择无病虫害的姜块作姜种。(2)实行轮作换茬。(3)用农用链霉素对姜种进行消毒。(4)因地制宜换种抗病良种。(5)发现病株及时带土壤清除,病株周围重点灌药液,并及时对健壮植株喷洒药剂进行预防控病,可用松脂酸铜+兽用链霉素每隔7—10天喷洒一次。(6)扶垄培土当天,松脂酸铜喷洒姜沟,杀菌处理大姜断根。(7)熏蒸处理土壤,通常使用棉隆,但是处理成本偏高。


    3.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容易破裂或者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病部可见针尖小点,即分生孢子器。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借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多湿,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植地连作,有利本地发生。

    防治方法:(1)避免连作,不要在低洼地种植,注意清沟排渍,做好清洁田园工作。(2)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戊唑醇、达科宁、苯醚甲环唑等,间隔7天一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4.姜螟。姜螟又叫钻心虫、截虫,是我市生姜上主要害虫之一,在生姜上常年发生,严重危害生姜生长。此虫先在姜叶片背面产卵,卵 3天后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2-3天后便成群从叶鞘与茎杆缝隙或心叶侵入,被害叶片成薄膜状,残留有粪屑,叶片展开后呈不规则的食孔。幼虫在4-6天后多在生姜茎杆中上部蛀食造成茎杆空心,使水份运输受阻,常常造成姜株上部枯死。生产上第一代为害最重。该虫以末代老熟幼虫在作物或野生杂草茎杆内越冬。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生姜收获后,将生姜的断株、枯叶及虫害苗、杂草清除干净,集中烧毁,生姜遮荫要用遮阳网或遮荫膜,不能用玉米枯杆,以免增加虫源基数,加重为害。(2)物理措施  生姜生长周期长,害虫种类多,为害重,可应用电子杀虫灯杀灭成虫,每盏灯能防治 50亩地,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污染,保持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生态环境。(3)药剂防治  关键是抓好防治时机,莱州市6月1号到6月10号是防治姜螟的最佳时期,可用杜邦康宽进行喷洒,间隔15天一遍,连续防治2次。


    5.癞皮病。又称姜根结线虫病 该病随着姜连作时间的加长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姜受根结线虫为害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植株发育不良,叶小,叶色暗绿,茎矮,8月中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50%以上,但植株很少死亡。根部受害,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块茎受害部表面产生瘤状或疱疹状物并出现裂口。

    防治方法:(1)如实行合理轮作,最好水旱轮作2年以上;(2)严格挑选无病姜块作姜种;(3)深翻、覆膜、灌水,利用太阳能消毒及亩用0.5-1公斤阿维菌素灌根等,均可有效地防治姜根结线虫病。



    (六)大姜收获与储藏

    一般在当地初霜来临之前,植株大部分茎叶开始枯黄,地下根状茎已充分老熟时采收。要选晴天挖收,一般应在收获前2—3天浇一次水,使土壤湿润,土质疏松。收获时可用手将生姜整株拔出或用镢整株刨出,轻轻抖落根茎上的泥土,剪去地上部茎叶,保留2厘米左右的地上残茎,摘去根,不用晾晒即可贮藏,以免晒后表皮发皱。贮藏时先进行贮藏地消毒,然后铺沙,一层生姜一层沙 ,为了预防“蛆头”可用阿维菌素乳液润沙。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